ENGLISH|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联系我们
学术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CIAC-TU Biomaterials and Self Assembly Workshop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14

CIAC-TU
Biomaterials and Self Assembly Workshop
Monday, 18 July 2011 ? 9:00 am – 5:00 pm ? Seminar Room 410
CIAC, Changchun Renmin Street 5625

09:00 am
开幕式讲话 
韩艳春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持人:王倩 教授

09:15 am-09:45 am
DNA智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刘冬生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
09:55 am-10:25 am
静电自组装功能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苏朝晖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0:35 am-11:05 am
含硒高分子
许华平副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
11:15 am-11:45 am
面向生命科学应用的合成有机化学
刘磊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
12.00 pm
午餐
 
主持人:苏朝晖 研究员  
02:00 pm-02:30 pm
高分子键合物的自组装策略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
黄宇彬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02:40 pm-03:10 pm
基于有序孔结构的功能材料的组装与制备
李广涛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
03:20 pm-03:50 pm
Plant Virus as Enabling Building Blocks for Chemistry and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s 
王倩教授 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
04:00 pm
闭幕式讲话 
苏朝晖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04:15 pm
参观实验室
 
报告题目:DNA智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生物大分子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产生的二级结构变化是生命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利用生命系统中存在的生物大分子二级结构的应激改变构建可以活动的纳米器件是生物纳米技术研究的追求目标之一,对我们了解生命的奥秘、构建生物传感器以及仿生纳米器件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核酸四链结构i-motif只能于弱酸性情况下存在并且稳定性较高的特点,我们设计并构建出了由pH值调控驱动的核酸纳米马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其光驱动和电驱动,为生物分子马达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此外,我们还对此马达在器件表面的工作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将核酸纳米马达的输出转化为可以测量的宏观机械运动。通过和其他功能系统的结合,核酸纳米马达可以作为驱动及控制组件实现其功能及应用的扩展,例如:在平滑表面构建纳米舱,实现小分子的控制释放;结合疏水基团和表面粗糙度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响应性超亲水/疏水表面的构建;将其固定于纳米孔道中,通过核酸结构的响应性,可以构建对质子、钾钠离子具有响应性的仿生纳米孔道;通过和核酸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技术结合,还可以实现智能响应性材料的制备。
 
报告人
刘冬生 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
  199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之后在中科院化学所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2002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08年获得“第一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09年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先后担任了基金委面上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重大研究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课题负责人。现任Soft Matter顾问编委,Biointerphases副主编。当前主要从事以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基础的纳米结构组装及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报告题目:含硒高分子
  硒元素和硫元素同属于氧族,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关于含硒化合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小分子含硒化合物或者是无机纳米量子点,含硒高分子的研究较少,尚未有利用含硒高分子从事刺激响应材料相关工作的研究。我们围绕着刺激响应性含硒高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组装开展研究,合成了具有各种拓扑结构的含硒高分子,实现了含硒高分子的氧化、还原等多重刺激响应,发展了对医用伽马射线具有响应性的含硒高分子体系,从而有望制备一类具有应用价值的生物高分子材料。
 
 
 
 
 
报告人
许华平 副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
1997-2006: 吉林大学化学院,本科,博士
2004-2005: 比利时鲁汶大学化学系,交换博士生
2006-2008: 荷兰特温特大学MESA+纳米研究所,博士后
2008-2009: 清华大学化学系,讲师
2009-现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2010-现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
 
Research interests: 多尺度、多响应的高分子组装体
 
 
 
 

报告题目:Studies on synthetic bioorganic chemistry
  Our group studies how to make bioactive small molecules and biomacromolecules more efficiently. For biomacromolecules, we study how to couple the molecular fragments more chemoselectively. For small molecules, we study how to couple the molecular fragments through metal-mediated catalysis.
 
 
 
 
 
 
 
报告人
刘磊 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
  1995-1999: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BS 1999-2004: Columbia University (with Prof. Ronald Brelsow), PhD 2004-2007: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with Prof. Chi-Huey Wong), Postdoc 2007-present: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Research interests: Protein chemical synthesis; Catalytic coupling reactions。
 
 
 
 
 
 
 
 
 

报告题目:基于有序孔结构的功能材料的组装与制备
  微纳米尺度上的有序孔结构具有大比表面积、高物质传输性、有效空间局限、以及独特光学响应等优异特性,可用作一个多用途平台来发展先进功能材料和化学体系。在此方面,我们构建了一种在分子、纳米和微米层次上具有孔结构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材料,这一特殊的多层次结构赋予该薄膜体系“理想”的传感特性,能同时具有高灵敏度、高识别能力、快速响应、长使用寿命、以及易再生;此外,基于有序孔结构,我们还构建出了结构新颖的纳米电缆结构,制备出了直径小于1nm的超细碳纳米线,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自组装途径来制备纯净单层石墨烯的方法。
 
 
 
 
报告人
李广涛 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
  1986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99年1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而后,在同一研究所加入J. H. Fuhrhop教授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回国任教工作,现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研究领域涉及胶体与界面化学,超分子化学,以及纳米材料化学。
  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各种非共价力和分子组装方法构建具有光、电、电化学活性以及分子识别与传感功能的化学体系和功能材料。